2024大選爭議之一:民調
Topic: 5.Politics & Social Studies
Author: Adolf Huang (黃俊炯)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friends.

 

2024總統立委選舉結束、從結果評論勝敗、似乎沒有一個政黨滿意。在總統立委席次上、民進黨與國民黨各一勝一敗、民眾黨則二敗;但立委席次上、民進黨表現差、國民黨則超出預期。在政黨票上、三黨似乎皆不滿意、民進黨小勝國民黨。與2020比較提供一個初步檢視的方向、其差異是:1.民眾黨不再是小黨、它代表台灣政治光譜上、不可忽視的第三勢力。2. 中間選民之政治傾向搖擺性愈顯著、這次大力支持民眾黨。3. 小黨生存空間更小、泡沫化嚴重。4. 兩大黨立委席次都不過半、朝小野大局面形成。簡短之結論是:政治生態變化、封建保守勢力抬頭、未來政局不平靜。選舉期間爆出不少爭議、先談「民調」。

平時民調本來當參考用、但在台灣選舉時、民調卻具多種身份及怪象。例如:1. 成為政黨攻防工具。2. 成為新聞報導及評論之重點。3. 迅速「速食化」、約二十家機構發表民調、約總共作了二百次左右之民調。新民調出現之頻率極高。4. 民調「專業化」變調成「庸俗化」。5. 各方民調結果差異性大、真假難辨。須知美國是民調先進國家、從事民調研究分析的學者專家也不少。經過數十年、一般大眾對公佈的民調有一定的信賴度。全國性及區域性、政治性、商業性等各有處理方式。有關政治性民調、以美國總統大選最受注目。從事發表民調的機構大致分專業民調公司、媒體、研究型組織、著名大學等。有份報告將各機構的最後民調數字與實際結果比較其誤差。整體言、專業民調公司誤差較少、其次是媒體。而執行民調時的受訪率:電話是18% (5000通電話、才取得一千多份的有效樣本) 、直接面訪則57%。取樣之控制原則:須稱職之訪談員、提問簡明及5分鍾內完成。

台灣約二十家機構發表民調、一般人較熟知的:美麗島電子報、ETtoday、及台灣民意基金會。其次是:TVBS、聯合報、三立、及中時。新加入的:鏡新聞、震新聞、菱傳媒、信傳媒。民調方式:純市話、市話手機混合、及純網路。假定台灣之受訪率遠高於美國、約50%;則粗略估計、一年下來、台灣選民之受訪次數超過四十萬、即約2%之選民接到民調電話。又由於大部份民調、其採樣之代表性不足、須靠過去資料及經驗法則去調整 (所謂之加權) 。例如在1025有效樣本裡、30歲以下、只有25份、在3個侯選人中、如何調整以反應實情?由於有些機構公佈民調之動機不單純、以假民調影嚮民意及選情。所以選委會規定、投票日前10日內、不准機構發表民調、媒體也不能談 (即封關)

這次總統選舉、各侯選人之得票率是:賴清德40.05%、侯友宜33.49%、柯文哲26.46%。美麗島之封關民調有些相當接近 (41%、侯37.5%、柯21%)。而不能公佈之美麗島最終民調 (選前二天) 是:(40%、侯34%、柯25.5%)。從各民調機構之專業性及表現、不得不承認美麗島之民調 (超過百次)、其信賴度遠高於其他。而「最終民調」居然接近各侯選人之實際得票率。選舉期間、國民黨以不公開的內部民調為藉口、作掉郭台銘。國民黨與民眾黨以民調為工具、操弄藍白合。為了民調第二名與第三名之爭、常互相叫罵撕破臉。因此民調不再是單純的參考用、而歪樓成操弄選情的法寶。

為了取信於大眾、所有民調不妨自行透明公開。公佈打電話總數、成功受訪數、原始資料 (raw data) 、及加權調整後的正式結果。避免紛擾、不必特意解讀民調結果?

Posted: February 7, 2024